潔西卡目前正在墨爾本學習,準備成為一名心理醫生。
但這位中國留學生表示,選擇這個專業並不意味著她無需照顧自己的心理健康。
“有的時候,承認我也需要幫助是件很難的事。”潔西卡表示,“雖然我在學習這個專業,但它並不是一個直觀的東西。很難看出那些徵兆。”
研究表明,即便那些徵兆變得明顯了,很多在澳大利亞的中國留學生仍然選擇不去尋求幫助。只有9%被歸類為“非常苦惱”的留學生選擇去尋求心理健康服務。
潔西卡解釋說:“在我的文化裡,心理不健康是件很丟臉的事。而且父母把你送到海外,他們為你投入了那麼多,你應該在這裡做得更好——我覺得這種想法也增加了學生的壓力。”
心理健康的問題可以在任何時候發生在任何人身上,但全球流行病疫情讓焦慮發生的比例猛增。“澳大利亞生命熱線”(Lifeline Australia)接到了有史以來數量最多的電話。
潔西卡擔心,國際學生尤其容易受到波及。
“學生是目前感受最為強烈的群體之一,”她說,“你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夠再見到你的家人。我知道我的祖父母年紀越來越大,可我不能去看他們。你可以給家人打電話,但因為時差,你們永遠不可能真正同步,你們的排程各不相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
對於這種情況,臨床心理醫生 Isabella Choi 有著直接的體會。
“在我的工作中,我見到很多學生過來抱怨他們的睡眠,但當你問他們更多的情況,事實上他們可能感到抑鬱或者非常焦慮,這才是影響他們睡眠的原因。”
她表示,雖然流行病疫情讓這一問題凸顯,但國際學生在尋求心理幫助方面長期存在著障礙。有些是文化原因,比如潔西卡描述的那種內心的羞恥感,但也有一些是現實的考慮。
“很多學生覺得他們並不瞭解澳大利亞的心理健康系統如何運作,所以他們非常擔心費用和保密性。”

向學生展示如何關注他們的頭腦
Dr Choi 也是悉尼大學的研究員,她認為,技術可以幫助我們衝破一些障礙。
通過使用澳中基金會提供的撥款,她開發了一款名為“MindYourHead”的線上應用程式。
這款應用程式可以讓學生對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況做一個完全保密的自我評估,涵蓋的領域包括睡眠、壓力、飲酒、社會支持和拖延問題。然後他們可以得到評估分數,以及每個分數的分解說明。
“我們試圖幫助學生可以在早期意識到他們的症狀,也許他們可以對此做些什麼。” Dr Choi 表示。
評估基於有效的心理測量,並提供中英文版本。它還為學生們提供了量身定制的建議,指導他們如何提高評估分數,比如進行冥想和鍛煉。同時它也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連結資訊,告訴他們需要額外幫助時有哪些資源或治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