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中故事》介紹了自澳洲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以來,築建豐富多彩澳中關系的50位傑出人物的小故事。

余森美醫生是澳中基金會旗艦活動 "2022年王賡武講座 " 的首場主講人。
余森美醫生出生於中國,在南京被日軍攻陷前不久,兩歲時就被「偷渡」出了南京。他與母親和妹妹一起作為難民移民到澳大利亞,投奔自淘金熱以來一直居住在澳洲的親戚。

澳洲多元文化服飾(FOMA)是甘地創意公司的一項舉措,展示了澳洲多樣化的創意領域。

周小平是旅居墨爾本的藝術家和策展人,在中國出生並受教育。自1988年以來,他一直積極與阿納姆地和金伯利的原住民社區接觸。

澳中青年協會(ACYA)是一個由來自澳洲和中國的年輕人組成的團體,以促進跨文化溝通和發展持久友誼為宗旨。ACYA的旗艦活動,即澳中新銳領袖峰會(ACELS),得到了澳中基金會2021-22年度的撥款支持。

澳洲勛章獲得者歐彩霞女士是南澳華人社區的倡導者。她是南澳華人福利會的會長,並曾長期從事急診科的護士工作。2022年,Cathy因其對南澳州多元文化和社區的重大貢獻而受到表彰。

皮膚科醫生黃麗春(Li-Chuen Wong,音譯)治療過數不清的兒童皮膚病。
按照黃醫生自己的說法,沒有她沒見過的皮膚病。“除非你治療過成百上千的病人,否則不會對此有如此深入的了解,”黃醫生說。
在黃醫生悉尼診所的年輕患者並不是唯一從她的經驗中獲益的患者。

歡迎閱讀基金會的第一期簡報

澳亞藝術節是南澳阿德萊德市的一個以亞洲為側重點的藝術節,每年10月至11月舉行,為期兩周。2021年,澳中基金會資助了三個新的藝術委托節目。這些節目以澳大利亞華人藝術家和他們的故事為主題,並體現了澳中在藝術領域的創意合作和交流。

澳洲國際體育組織(AISO)開展了一系列的體育活動,以促進講中文的留學生與澳洲不同社區之間的聯系。參與者學習了曲棍球、足球、無擋板籃球、澳式足球和橄欖球的基本技能。這項活動得到了澳中基金會2021-22年度的撥款支持。

好市圍博物館和畫廊的 "我們的旅程|我們的故事 "展覽於2022年4月至7月展出。該展覽記錄了澳洲華人在悉尼喬治河地區的移民史及華人對該地區的貢獻。本次展覽展出了澳大利亞主要華人藝術家的作品。該展覽得到了澳中基金會2021-22年度的撥款支持。

張建華(音譯)博士喜歡海藻,但不僅僅是把它當作為可以吃的食物。
這位來自墨爾本維多利亞大學的研究人員認為,海藻可以用來替代海洋廢棄物的最大來源之一——塑膠包裝。